近年来,南雄市供销社按照上级社的工作要求,围绕目标计划,在探索新型集体经济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中不断碰壁,不断前进,在拓展新领域中,也取得了新成效。
一、在农业生产领域的新型集体经济探索
(一)搭建农业生产服务平台
南雄市供销社目前已建成村级供销社21个;镇级供销社10个(其中创建省级以上标杆社5个,具备3项服务功能以上的5个);全产业链示范基地1个;创建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新增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25个;建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0个;建成9个农业生产服务中心;32个农作物技术服务中心;整合全市200多台农机资源加入省“粤农服”应用,实现农民足不出户,手机一键获取全链条托管服务;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协会,集聚整合各类涉农企事业单位等社会服务资源,统筹8家协会牵头单位及各镇(街道)对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骨干力量进行摸底,主动对接并动员50家涉农单位、组织、合作社、企业等加入协会。基本完成南雄市供销社+镇级供销社+村级供销社三级供销助农服务体系、南雄市助农综合服务平台+镇助农服务中心+村级托管员三级协办体系等。
市级助农服务中心依托省级丝苗米产业园,整合嘉南公司、天润公司、天雄公司等龙头企业资源,推进本区域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整合涉农服务资源,搭建区域农业生产经营性服务综合平台,提供农产品购销加工服务、农资农技服务、冷链物流配送服务、农技咨询服务等。镇级助农服务中心主要负责搭建镇与市之间的沟通桥梁,联合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户提供专业化、全链条的托管服务,托管中心服务功能主要有农资农机服务、农业机械服务等。村级托管员主要作为最基层的联络员,主要负责协调以及收集本地村民的相关农业信息,为社会化服务开展工作时,进行带路、配合等工作。
(二)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
2022年,南雄市供销社充分发挥助农服务综合平台作用,主动对接小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育秧、打田、插秧、施肥、飞防、收割、烘干、仓储、收购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条服务,让农民享受“保姆式”托管服务。2022年在全市开展托管服务24万亩次,育秧1.1万亩、打田1.8万亩、插秧1.6万亩、收割1.5万亩、统配统施(统防统治)服务18万亩次,服带动服务农户2.9万户,带动服务销售额1.39亿元,成为乡村振兴为农服务的生力军。
二、在农村工业领域的新型集体经济探索
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这一载体,将南雄市农业生产要素、科技创新要素向园区集聚,在探索开展油菜—稻栽培模式基础上,对南雄市优质稻龙头企业进行稻米多元化深加工工艺改造。同时,充分发挥天润、天禾、天业等供销社系统企业优势,打通冷链、仓储、物流配送、销售网络等多个关键环节,形成了集“生产、加工、科技、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三、在农村服务业领域的新型集体经济探索
(一)建设冷链物流网络
依托广东新供销天雄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建成2座建筑面积为9696.98平方米的冷库,拥有储位6500多个,可冷藏保鲜1万吨农副产品。持续完善冷链物流配送服务,增添4辆冷链车覆盖周边镇(街)现有田头仓储物流移动冷库14427平方米,推动农产品保鲜提质、降费、增效。
(二)打造产销对接网络
以入股方式参与放心农产品产销省级经营平台建设,成立省平台南雄市子公司,打造一个占地600平方米的放心农产品直供配送平台。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在镇(街)建设6家供销超市,培育认定10家具有标准化生产规程、科学生产技术的“供销农场”,带动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订单农业,打造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三)挖掘消费市场潜力
举办强镇富村农产品进机关、进食堂、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超市“赶大集”活动,吸引社会力量采购强镇富村农产品。承办全省丝苗米产销对接大会,现场签约采购4万余吨。推动茶叶、大米、板鸭、腐竹等特色优质农产品直销外地。
(四)承办广东丝苗米产销对接大会,搭建起稳定的产销对接平台
2022年南雄市供销社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暨广东丝苗米产销对接会,天润粮油南雄公司分别与全省多家粮油头龙头企业达成产销协议,累计订单量超4万吨。推动广东丝苗米实现品牌提升,更好实现联农带农增收的品牌效应。
(五)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助力农产品流通
统筹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等相关部门的电子商务、快递、冷链建设项目,进行一体化打造镇级供销社联农工程,打造镇村供销社的电商和寄递物流业务,打造全国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强县,切实打通工业品下行“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