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个五六亩黑米地,亩产有望达600斤,价钱比普通水稻高三倍多呢!”芦洲镇青塘村村民林朱明,是带头引领的党员,也是村里的种植大户。
春回大地,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在推行“党建赋能 村社共建”下,惠城区供销农技人员下村送肥送技术,跟林朱明一起,牢牢牵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领着乡亲们撸起袖子加油干,期待更多丰收成果。
记者了解到,这两年,惠城区供销社把“党建赋能 村社共建”工作作为深化基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创新基层组织建设重点工作,牢牢牵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去年10月分别在盈中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盈和青枣专业合作社、青塘村等设立3个试点单位,激活党建“红色引擎”,让农资农技下沉到乡村,探索数字供销走进基层,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田地边,助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服务内容“一手抓农技,一手抓农资”
记者了解到,今年惠城预计早造水稻种植面积约7万亩,玉米约1.5万亩,蔬菜约7万亩,水果约4万亩。春种“计划表”出来后,惠城供销一手抓农技,一手抓农资。
近日,接连两场农技农资服务走进芦洲青塘村和汝湖横山头村。
“如遇低温阴雨天气,要及时清沟排水,后续种苗才会发根快、成活率高。”党员农技人员罗育飞到田间地头,向村民们讲解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和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手把手、面对面指导种植大户开展田间管理……党建引领下,党员农技服务队先行一步,在村社共建中发挥排头兵作用。
“党建赋能 村社共建”探索下,惠城供销加快推进农资经营向农技服务转型。通过联合镇、村供销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围绕粮食作物生产托管、水稻统防统治等项目,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科学用药指导工作。截至目前,共开展5期农户春耕生产技能培训,培训农民300余人,下乡开展田间技术指导43次,服务农户196人次,接受农民技术咨询3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
除了农技推广,还有农资服务。齐备的农资是春耕的“必需品”。“惠城供销计划在春耕期间调入化肥超8000吨、农药400吨,农膜100吨,为全面做好春耕生产农资化肥准备工作提供坚实保障。”惠城区供销社党组副书记郭建林介绍说,为保障春耕农资供应、稳定农资价格,全区供销社系统提早开展农资储备、调配、供应、督查等工作。
突出“实”字,多维发力做好保供。惠城供销在汝湖供销社筹建一个农资配送中心,提升春耕秋种和特殊时期农资储备能力;通过电话预约、送货上门等手段,把农资直接配送到田间地头,打通农资采购“最后一公里”,最大限度减少流通环节,真正让利于农。
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积极开展春耕农资惠农活动。在春耕初始之际,区供销系统已组织多场农资让利活动,自活动开展以来已让利化肥35吨,降低了农民生产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三个试点党建引领党员带头,让农民“口袋子”变富
猎猎党旗下,芦洲青塘村为农服务站里,制度上墙、硬件添置、人员配备……“党建赋能 村社共建”试点工作正走进乡村,走进农业生产一线。
“去年,村集体收入超过35万元,村民口袋子更富了。”芦洲镇青塘村党总支部书记林小峰说。青塘村供销社是惠城第一个村级供销社,在芦洲镇党委及青塘村党组织领导下,去年10月,青塘村供销社打造为农服务综合站,围绕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土地流转、农资供应、农村金融、农产品购销等生产服务,整体提升服务功能。
场所建起来了,机构架起来了,如何发挥作用?青塘村是传统的水稻种植大村。党建引领下,同样是种米,如何让村民实现增收?
“村里说试种黑米,我是党员,第一个报名带头试种。”党员林朱明在村里耕种了十多亩水稻,亩产1000斤左右,每斤售价3元左右;去年试种五六亩黑米,亩产600斤,一上市售价就高达10元,把种了半辈子水稻的林朱明乐坏了。在林朱明的带动下,村里不少农户也加入龙眼、荔枝、青枣、百香果、番石榴、红薯、黑米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队伍中。
“下一步,我们将在青塘村增设数字供销服务内容,让优质农产品上线销售。”芦洲镇供销社主任林福生告诉记者,目前,惠城供销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已建设了芦洲、横沥、三栋三个电商服务站,去年还开设了消费扶贫展示馆和乡村特色板块,为更多农特产品和农创产品打开销路。
青塘村探索“党建赋能 村社共建”蹚出一条发展新路。记者了解到,区供销社还分别在田头交易市场和特色水果种植基地两个点展开试点,将党旗竖立在田间地头,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农业生产中。
在盈中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设立了党员活动室推进党建赋能工作。联合社在惠城区汝湖南新村1500亩蔬菜基地,投资建设惠城区仍图供销南新村田头交易市场,搭起了农产品交易平台,惠顾社员和当地农户。
“下来,联合社将加大蔬菜基地基础建设和大棚蔬菜建设。进一步扩大蔬菜基地的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联合社负责人游文胜介绍说。
在盈和青枣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立足仍图当地特色农业,设立党员活动室,发挥基层供销社党组织的先锋作用,与当地村党组织共同培育发展青枣种植。
依托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大力发展青枣种植,突出党员在青枣种植的领头人作用,形成2千亩种植规模,培育成具有地方特色农产品,帮助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加村集体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