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5点准时出发,收到请回复。”一条需要集合的信息在供销社“抗疫”先锋队工作群里出现,“收到”“收到!”“收到”“我准时到达!”“叮、叮、叮、”的信息回复提示音划破了深夜两点的宁静。
面对目前海珠区疫情的严峻防控形势 ,广州市从化区供销社闻令而动,邱健南、陆文轩、周龙、李智宏、李伟权、刘艺延、陈颖升、郭少敏、陆赞锋、徐超和、李建华、李烨、胡蕴祺、叶瑞林、罗俊辉15名党员干部职工迅速集结,成立供销“抗疫”先锋队前往海珠区支援,逆行无畏,向疫而行,在守护群众安全的战“疫”中全力以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供销堤坝”,用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从化供销人的抗疫担当。
身先士卒显担当
刚满53岁的来自供销社机关财务科副科长的邱健南同志,在接到任务后二话不说交接手头忙碌繁杂的工作,以临时党支部书记的身份带领着由从化区供销社、区发改局、区政数局、区代建中心组合而成的40名队员,火速投入海珠区凤阳街道康乐中社区抗疫一线。作为组长的他,既要负责与上级的对接安排任务分配工作,又要顾及队员们的健康状况和需求,他不厌其烦地打电话沟通协调,像大管家一样里里外外操碎了心,像大哥哥一样安抚队员情绪,报情况、统数据、点物资,为支援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实而有力的保障。除了统筹协调,还亲自上阵,一次又一次的配送物资,一刻不停地维持现场秩序,叮嘱群众保持间距,查看健康码和核酸码,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从烈日高悬到月明星稀,他总是最早出发和最迟休息的那一个。在城郊供销社两位同志因转运人员通宵至第二天下午六点才回到驻地时,邱健南两天未放下的心才稍稍放下来。“在没有确保工作做到位和队员们安全时,我一刻都睡不着。”他说。
中流砥柱当先锋
来自广州市从化区城郊供销社的周龙、叶瑞林、李智宏三名同志,是供销社志愿队员中的中坚力量,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对着毫无心理准备突如其来的急需24小时不停歇完成转运工作的任务,他们毫不畏惧,主动请战,在最辛苦、最前线、最高风险的岗位上当先锋、做表率,最后一批回到酒店驻地,而周龙更是队员们眼中的“拼命三郎”。作为外地人,周龙面对着陌生而又杂乱的环境,迅速摸清底数,面对着个别群众的不理解与不配合,他能既细心又耐心地安抚他们的情绪,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引导他们扫码,验核酸,但求把工作做细、做好、做巩固,因此经常拖队员们的“后腿”,大家听他说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用等我,你们先回。”短短的几个字,充满力量。
在疫情防控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时刻待命,随时出发,昼夜接替与病毒赛跑的抗疫一线“摆渡人”,来自从化区供销社机关办公室的副主任陈健强同志,就是其中一员。转运涉疫人员是与疫情兵戎相见的“前沿阵地”,陈健强刚结束上一轮的车长任务完成隔离回到工作岗位上不到一天,在接到需要支援海珠区的紧急任务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消杀点集合出勤支援海珠紧急转运任务。他每天24小时保持在线状态,接到指令后立即出发,对需要集中隔离的涉疫人员采取规范转运隔离,确保“应转尽转,不漏一人”。对于他而言,每转运一车涉疫人员,便是面临一次感染的风险。“说不累没顾虑是假的,但最主要是完成任务”。虽掩饰不住疲惫,但陈健强同志坚定地说。
“疫情不散,我们不退。”从化区果副公司党支部郭少敏同志在微信中向同事报平安。身为家中的顶梁柱、身为二胎宝宝刚出生才三个月的父亲,他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海珠区疫情支援工作中。他说,在家庭需要照顾的关键时刻,虽愧对妻子,愧对孩子,但却无愧于党员这个称号。舍小家,为大家,有多少像他一样的志愿者,毅然决然地冲上了疫情防控一线,为打赢这场“硬仗”而执着坚守。
巾帼力量绽芳华
柔肩担重任,她们是“她时代”中的新生力量。在供销社派出的队员中,有两名“95”后的“小姐姐”,李烨和胡蕴祺作为队列中仅有的两名女队员,她们显得格外娇小,但却展示着最绚丽的巾帼力量。10月30日,面对着海珠区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李烨第一次穿上了既熟悉又陌生的“大白”进入封控区,从白天配合医护人员进村入网格进行核酸扫码工作,到晚上对红码人员进行扫楼、连夜把“生活物资包”、“足不出栋”通知书派发上门,持续奋战到次日凌晨3点,不知不觉中汗水便浸湿了全身,伴随李烨的是自身口罩紧勒面部、呼吸不畅、视线模糊等困难,但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她说:“沉甸甸的‘大白’不仅是穿在身上的防护衣,更是扛在肩上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每当劳累时,我都会用这句话来为自己加油打气。”
另一旁,她的好搭档胡蕴祺也在忙碌着扫码,扫核酸码的工作看似简单,但穿着防护服在高温下连续工作的经历她还是第一次。遇到无法熟练打开核酸码的居民,她就一步步帮助对方在手机上操作。太阳大的时候,手机屏幕反光,她每次一只手举着扫码器,另一只手遮挡屏幕,时常需要反复尝试,才能完成扫码,戴着防护手套的双手早已被汗水泡出白褶皱。她说:“相对于医护人员连轴转的超负荷工作常态,我们的工作真的太平凡了。在参与抗疫之后,我深切体会到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工作环境确实很艰辛,但患难见真情,我们外出时会相互提醒、相互检查防护、帮助消杀、相互鼓励。一位当地居民看到我们满身大汗为我们递纸巾,说打心底里感谢我们;一位当地经济社社员说感谢我们跨区奔赴而来支援他们,这种暖心的瞬间让疲惫不堪的我们瞬间感觉充满力量,这些感谢、支持和理解支撑着我们坚持到最后。”
还有56岁的李伟权、55岁的罗俊辉,年纪大却丝毫没有言累,还有像他们一样的供销志愿者,还有很多……
抗疫的故事还在继续,第一批队员刚回到从化隔离,第二批队员黄子杰、邝彩环、李祉祈又迎难而上,冒着风险前行。英雄来自于平凡,在这场众志成城的同心抗“疫”战场上,一批又一批的供销生力军接过“接力棒”,无论是奔赴在前当“一线兵”,在转运途中做“车长”,还是默默无闻做流调当后勤“服务员”,从化供销人都没有犹豫,没有退缩,他们扛责在肩、以身作则、勇挑重担,全力以赴,为的就是用实际行动筑牢疫情防控线贡献从化供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