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利娱乐场(中国)官方网站

市县传真

广州市白云区供销社积极构建农业产业发展平台深化“三农”工作成效

发布时间:2022-10-09 信息来源: 白云区供销社 责任编辑:办公室

  近年来,白云区供销社积极构建农业产业发展平台深化“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创新土地流转工作模式

  一是创新工作模式。开创“政府主导、服务平台公司实施”的规模化土地流转“白云模式”,整合农村闲散土地,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自开展土地流转工作以来,累计对接45条行政村,对接预流转土地约3.4万亩,达成土地流入面积约9426亩,土地流出约6669亩,惠及农户约7318户。土地流转“白云模式”充分发挥服农助农作用,保障和提升农民的土地经营权权益,同时大大减少农业经营主体入驻的沟通协调成本,加快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强化服务管理。针对不同流转地块的特点制定详细流转策略,通过召开政策宣讲会、答疑会、派发宣传册子等方式加强沟通,加快流出土地,推进农业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目前召开相关宣讲会逾200场,派发册子超1万份。三是出台补贴政策。白云区供销社自筹资金,经服务平台公司流转土地的农业经营主体在流转合同满一年后可按上一年度土地流转面积发放每年500元/亩的资金补贴,补贴资金可用于流转地块的流转价款、基础设施、农机购置和设备维护等。截至目前已有5家企业通过现场审核评定,1家企业已获得补贴约55万元。

  二、积极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一是深化流转成效。通过土地流转加快引入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农业产业园。引入包括粤旺集团、乐禾集团等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在内的13家优质农业企业,落地广东安圜绿天然智慧蔬菜产业示范基地等蔬菜产业园、智慧农业产业园等农业项目12个,带动投资53.38亿元。二是实施联农扩面行动。以开放办社服务合作社形式,2022年新引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间、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涉及种养面积1320亩,带动约2000户农户就业创业。目前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5家,其中获评国家级示范社、全国总社示范社共有3间次。三是构建金融服务阵地。链接金融保险机构,全面宣传惠农贷款、政策性农业保险,打通乡村涉农保险、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2022年初,白云区供销社与广州农商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链接“美丽城乡贷”“新型城镇化贷”等产品,切实解决农业企业燃眉之急,破解融资难题。2021年以来,共促成农业经营主体成功贷款800万元,累计保险赔偿金达60多万元,带动服务覆盖面积1.8万亩,为农业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构建发展农业产销新业态

  一是搭好产销平台助农民增收。以区级助农服务平台为载体,开发白云农夫市集小程序商城,链接白云区本地名优农产品与帮扶地区农产品,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解决特色农产品滞销难题,切实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扶持农业产业发展,目前小程序商城累计在售263款产品,并获白云区人社局颁发的“E网兴农”农村电商示范站称号。二是强化农产品流通服务。依托线下机团单位福利品采购、食材配送、带领参展、线上团购、电商直播带货等渠道,与71家供应承销端达成合作,并孵化培育迎峰连心合作社、燊之源罗汉松合作社、沙田柠檬农产品合作社、展毅水产品合作社等6家专业合作社开拓线上业务,2022年促成农产品销售额超950万元。与市属国企、高校、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加快畅通各类农产品流通“最初一公里”,助力农产品“走出去”。加强供销社农产品品牌建设宣传,分别注册和设计“廣云集”“云啖食”2个农产品品牌商标,目前通过自建的高标自营基地种植生产的“云啖食”丝苗米、与皇上皇集团合作推出的腊味礼盒“黔心有礼”已正式上市。三是抓好消费帮扶。通过设立助农帮扶专馆及消费扶贫专区等,为贵州、江西、新疆、清远等帮扶地区名优农产品搭建销售平台,累计建成“三专”消费帮扶专区、智能专柜、助农帮扶专馆26个。积极参加产销对接会7场及广州电商节、广州博览会等大型展会4场,拓宽帮扶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先后获得“贵州省平塘县对口帮扶突出贡献单位”“2021年广州市消费帮扶积极参与单位”等荣誉称号。

  四、聚焦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一是抓好粮食安全。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及耕地“零弃耕”专项行动,白云区供销社持续推进丢荒地复耕复种,并承接区内镇街复耕复垦项目,提供专业农业托管服务。自2021年以来,在龙归街夏良村、钟落潭镇湴湖村、江高镇峡石村等地块种植水稻、玉米、蔬菜瓜果等农作物近4000亩,获得由白云区农业农村局、白云区乡村振兴局颁发的“广州市白云区种粮大户”牌匾。二是发展智慧农业。调度旋耕机、农用无人机、精准穴播机、联合收割机等现代智慧农机轮番进场作业,实现在不同地块、不同种子等情况下高效耙田、定量播种、精准施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针对钟落潭镇湴湖村60亩旱地、高地势区域无法种植水稻的问题,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手段,如引进旱稻新品种,采用旱播、无人机飞播等方式,进一步增加种粮面积,促进粮食增产增效。三是加强队伍建设。组织农业生产专家走进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指导农户解决耕种、植保、病虫害等农业生产难题,累计提供咨询培训约6万人次,目前,系统内共有省级乡土专家9人,分别在农业生产经营一线为白云区农业添砖加瓦。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