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利娱乐场(中国)官方网站

省外报道

山东潍坊市社突出“四新”驱动引领 打造为农服务升级版

发布时间:2017-09-25 信息来源: 中国供销合作网 责任编辑:办公室

  今年以来,山东潍坊市供销合作社以市委“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从建立新模式、培育新动能、推广新技术、发展新业态等方面入手,引领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加快构建为农服务更加完备的综合平台,为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探索建立“1+N”为农服务综合平台新模式。以供销合作社为依托,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在为农服务中心为“N”个为农服务实体设立办事窗口或场所,构建生产、供销、信用、流通“四位一体”为农服务新模式,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形成市、县、镇、村四级纵向贯通、横向连接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该项工作从6月份开始在高密市试点,9月底进行总结,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推进模式,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专项攻坚方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推进模式和服务功能,逐步扩大试点成果,力争到年底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是大力培育土地托管为农服务新动能。在大力推动“全程式”“菜单式”土地托管服务的同时,重点抓好“两个延伸、两个提升”。两个延伸,即:推进服务对象由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向分散经营农户延伸,服务领域由大田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从平原地区向山区丘陵地带延伸。两个提升,即:服务手段由机械化环节推动向全产业链科技进步提升,服务方式由单纯农业生产服务向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新六产”提升。加快为农服务中心建设,搭建综合平台,完善服务功能,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网络体系和专业服务体系,今年将在全市新建13处为农服务中心,逐步实现对全市重点农业区域的全覆盖。发挥为农服务中心的平台和支撑作用,推广平原地区“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和山区丘陵“小流域6公里服务圈”模式,开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扎实推进大田作物农业商业补充保险,试点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抗风险能力。年底,土地托管规模达到400万亩,测土配方、精准施肥、飞防作业服务面积分别达到320万亩、300万亩、260万亩。

  三是积极推广土壤熏蒸修复新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立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发展品牌农业,积极推广氯化苦土壤熏蒸修复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促进农作物增产提质。以潍坊市政府与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战略合作,以潍坊中盛土壤熏蒸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在为农服务中心和村级综合服务社设立服务联系点,采取统一储存、统一管理、统一检测、统一配送、统一服务的“五统一”运营模式,建立和完善土壤熏蒸修复网络,构建服务长效机制。在为农服务中心增设水肥一体化服务内容,采取全托示范型、设备促销型、先建后租型、共建共享型四种推进模式,优先在全程托管的规模化基地或供销合作社主导建设的农业示范园区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村社共建,建立节水节肥专业合作组织,向广大农民和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优质服务。到2017年底,建设土壤熏蒸服务点50个,土壤熏蒸服务面积达到8万亩,水肥一体化服务面积1.5万亩。

  四是加快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新业态。建设全市供销“一张网”,推动农资、农产品、日用品三网融合,实行“线下布点、线上联网”,改造县、镇、村三级传统经营网点,建设农村电商平台和市场终端,积极对接“供销e家”,打通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供应链,形成线上线下互促、通畅农村物流的现代流通格局。组织实施好“新货郎”行动,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设镇级电商运行中心20处,改造提升基层经营服务网点120个。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推动产销对接,完善产地冷藏设施、集货市场、结算中心、物流配送等服务功能,开拓农产品进城市、进社区的渠道。推动农业“新六产”发展,发挥合作经济组织独特优势,打造产业带动力强、区域辐射面广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项目,建立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和发展长效机制,引领、带动现代农业发展。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