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供销合作社试点县以来,甘谷县供销合作社认真贯彻落实中发〔2015〕11号、省委4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打造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着力在完善运行机制、夯实组织基础、创新经营体系、拓展为农服务领域等方面改革创新,探索出了社企分开、双线运行,“三社合一”和乡级成立联合社,村级实体社建设等模式,形成了新的组织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在方便农民生产生活,助推精准扶贫,发挥了生力军作用。
构建双线运行机制。坚持社企分开的原则,紧盯为农服务中心,推行“双线”运行模式。通过发挥行业指导职能,重点向农民提供可靠、便捷、廉价、高效的综合服务,构建以甘谷县供销合作社为核心、乡镇供销合作社为基础、村级综合服务社为终端的行业指导体系。同时,积极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组建县供销集团,采取全资、控股、参股、联合等方式经营,形成了集商贸流通、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购销为一体的经营体系,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采取“政府扶持、能人领办、自负盈亏”的办法,牵头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91家,培育骨干社属企业9家,牵头建设物流中心1处、县级蔬菜市场1处,建成运营商贸城3个、农村综合市场6处、大型超市6个、农产品加工企业2个、农产品收购站点26个、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企业1个、回收站点16个,新建物流配送中心1个、乡村旅游服务中心1个,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完善了以社有企业为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面对基层基础薄弱、运行不畅的现状,甘谷县社在全县15个乡镇成立了乡镇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实现了乡镇供销合作社和基层中心社实体社的全覆盖;利用盘活资产、滚动发展等方式,壮大了基层社基础实力,基层社全覆盖夯实了乡级供销合作社组织基础。按照“自建、党建带社建、社村共建”的思路,在公路沿线村、产业集聚村、重点贫困村建立村级综合服务社219个,新建农村综合服务中心16个。以“三社合一”创新为抓手,整合供销合作社、扶贫互助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职能,在全县195个贫困村组建农民供销互助合作社,实现贫困村全覆盖目标。在强化改造乡镇基层社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村级供销综合服务社改造提升工程,积极为农民提供农资商品供应、测土配方施肥、农产品购销、日用消费品供应、劳务输转、乡村旅游等经营服务和电子商务、农技培训、资金互助、养老幼教等便民服务,健全了县、乡、村三级供销服务网络。同时,在实行社员制中,推行“一证一卡”的社员管理模式,为入社社员配发了一本社员证和一张社员卡,农民凭证入社成为社员,持卡消费享受优惠服务。其中,社员在日常用品租赁、测土配肥、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医疗保健、幼儿入园等方面都可以享受价格优惠及返利等优质的服务和年终分红,提高了入社的积极性,形成了以社员为主体的合作经济组织。在15个乡镇组建成立了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村级供销互助合作社建立了县乡村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度,促进了开放办社、民主兴社。
拓展经营服务领域。构建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整合资源,投身扶贫攻坚。在全县195个贫困村创建“三社合一”农民供销互助合作社,构建起了“两点三队一园一院”服务格局,开展生产服务、资金互助、农资供应、农产品营销和公益性服务。“两点”即金融便民服务点、电子商务服务点;“三队”即农机服务队、文艺宣传队、环境保洁队;“一园”即幼儿园;“一院”即互助老人幸福院。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着眼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关键环节,向农民提供便利、快捷、可靠的有偿或公益性服务。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业生产“缺劳力”的问题,依托生产服务队,开展统防统治、代耕代种代收、土地托管等农业综合服务;针对农民增收致富“缺技术”的问题,紧贴农民培训需求和市场导向,积极引导致富能人、“田秀才”、“土专家”,采取结对帮扶的形式开展农业技术服务。目前,通过村级农民供销互助合作社向贫困群众提供资金互助服务8500多万元,开展农业生产服务2.8万亩,培训农民7500多人(次),实现贫困村幼儿园和老人互助幸福院全覆盖,有效缓解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两个问题。二是流通带动,大力帮助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兴建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1.5万亩,建设农产品产地市场6处、物流仓储设施1.5万平方米,发展壮大农产品经纪人队伍5800多人,培育注册了“甘谷辣椒”“甘谷大葱”全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和辣椒、花椒、韭菜、大葱等当地特色农产品品牌6个,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增加了群众收入。三是创新方式,提升流通水平。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抓住全国供销电子商务示范县的机遇,成立了甘谷县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全国“供销e家”电子商务平台对接,通过“互联网+”等模式,新建县级供销电子商务平台1060平方米,乡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5个,建成村级电子商务点195个,完善了县、乡、村三级电商网络,2016年实现电子商务销售额5638万多元;投资300多万元,新建古坡供销合作社草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改扩建磐安、大石、六峰、金山等供销市场6处;通过招商合作等形式,落地实施了27.37亿元的中国供销甘肃东部(甘谷)物流中心项目,兴建了集综合商贸、汽贸汽配、仓储货运、农产品物流、综合服务为一体的五大功能区,以客运、会展、管理、信息服务、物流配送、农产品检疫检测为重点的六大中心,吸引2万多外出务工农民工返乡创业,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注册成立由县供销集团控股的大通供销物流配送公司、甘谷县鑫源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有限公司,加强与学校、社区、村级综合服务社、经营网点对接,开展学生营养餐配送、农资供应、再生资源回收业务,服务于全县175所学校4万多名学生和广大农民群众,建立起了覆盖县、乡、村的三级物流配送网络和农资供应、再生资源回收网络。通过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组织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三位一体”,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满足农民群众生活生产需求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
强化供销改革试点支持。成立了由甘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直相关部门及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立了试点改革部门联席会议、沟通协调衔接等制度机制。通过深入调研、认真思考谋划,广泛征求意见,结合县情实际,制定了《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甘谷县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协调推进试验任务的落实。同时,在资金、土地使用、人员配备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为每个乡镇供销联合社机关划转事业干部3—5名,共划转事业干部63人,解决了乡级供销联合社人员问题。成立甘谷供销电子商务办公室,在全县范围内公开遴选专业人才8人,开展日常性工作。
下阶段,甘谷县供销合作社将按照“健全组织、理顺机制,社企分开、双线运行,强化职能、拓展服务”的改革思路,继续在完善运行机制、夯实组织基础、创新经营体系、拓展为农服务领域等方面改革创新,巩固完善提高供销合作社改革成果,切实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