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贵州省社把打造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社,促进基层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股金服务社深度融合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切实加快推进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社建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新形势新常态下统筹城乡、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5月23—25日,省社举办了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社建设第一期培训班,对来自全省9个市(州)、84个县(市、区、特区)供销合作社和部分“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社示点基层一线的业务骨干共140名学员进行了培训。
省社党组书记、主任苗宏同志对此次培训专门作了批示,要求各位参训学员充分认识到“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社建设的重要性,自觉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切实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经验交流,准确把握“三位一体”建设工作重点,着力深化成果运用,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全力推动全省“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社建设,为我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省社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向忠雄同志出席开班仪式并作了热情洋溢的动员讲话。他指出,当前供销系统短板和困难不少,特别是经历了前30年计划经济“一枝独秀”的辉煌时代和后30年市场化改革的“三合三分”艰难时期,导致痛点不少、堵点很多、损伤很大;供销合作社存在的社会价值“可有可无”,合作社之间“可联可不联”,供销业务工作“可干可不干”;市场化运行不够完善,为农服务功能不够完备,与农民利益联结不够紧密;经济薄弱,资产流失,市场丢掉,人心思走,人才短缺,观念滞后等诸多问题。但自去年中发〔2015〕11号文件出台以来,供销事业风生水起、四面高歌、八方期待、多方关注,大环境持续向好、大发展春天已经到来,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要抢抓机遇,克服守摊子、安现状、求稳定的思想,勇担当、敢改革、善创新,以新的理念、新的作风、新的举措、创新精神、钉钉子韧劲、扣扣子的智慧把供销正能量聚起来,把供销品牌亮出来,把供销形象立起来,践行供销人为农、务农、姓农的核心价值观,展示新时期供销人新风采,彰显新常态下供销事业新作为,以实际行动维护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生力军、主力军、大平台、大载体、国家队、子弟兵、运动员、国字号、老字号的光荣称号。
向忠雄强调,建设“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社,是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新路径,是实现农村“五变”(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社员、社员变工人)新载体,是助农增收致富脱贫奔小康新模式。这次“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社建设培训班是坚决贯彻落实“两文两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发〔2015〕11号、《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16〕5号,3月29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发展大会、3月30日-4月1日省社召开的全省供销工作暨现场观摩会)精神的具体行动,目的是围绕全省大数据、大扶贫、大旅游三大战略,通过市场办法、经济手段、企业精神、合作方式,打出“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社优势互补、强强联手为农服务“组合拳”,激活发展的内生动力,打通经营和服务体系不联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供销合作社“铺天盖地”强网点、“小题大做”壮社企、“无中生有”兴产业,加速“贵农网”省、市、县三级综合电商平台建设,形成全省一张网一条线,实现补齐短板、做优长板,走出一条具有供销合作社特色的弯道取直、又好又快新路来,助力解决生产生活商品进村入社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出山进城最先一公里问题,打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贵州升级版。
向忠雄希望参训学员要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培训机会,始终把学习作为增强责任担当、提升干事本领、提振精气神的终身加油站,在学习中坚持做到多学善思、以学促用、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在工作中牢固树立“六心”(信心、齐心、决心、用心、恒心、舒心)意识,坚持追求“六精”(精心、精细、精美、精致、精力、精神)品质,力争达到“六能”(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问策能答、遇事能办、责任能担、纪律能守)境界。
培训采取授课讲解、现场实地观摩和考察、学员互动讨论和交流经验的方式举行。由省社相关处室同志分别向参训学员详细讲解了“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社建设的重要性、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解读了《贵州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社员股金服务社管理指引(试行)》和《贵州省“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社创建管理办法(试行)》。为了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各地建设“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社的能力和水平,培训班还组织全体参训学员前往省社“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社建设示点贵阳市修文县,现场学习观摩了“贵农网”修文县电商运营中心、修文县供销合作社小箐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贵农网”修文县小箐乡崇恩村电商综合服务站、修文县“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社建设运营情况。
参训学员表示,通过这次培训,大家对建设“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社重要性和意义的认识显著提高了,明白了“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社建设需要把握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通过现场观摩考察,使培训知识与实际操作得到有效融会贯通,将对下步各地建设“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