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9日,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到广东新供销黄边购物广场视察“农超对接”和平抑物价工作时,对供销社作出了“加大供销购物广场进社区的力度,发挥‘农超对接’的独特优势,既服务‘三农’又保障市场供给,既履行平抑物价的社会责任又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指示。河源市供销社及时组织学习,认真领会汪洋书记的指示精神,结合永利娱乐场(中国)官方网站
推动“农超对接”专题会议的精神和市政府的工作要求,迅速行动,明确思路,科学规划,扎实推动了河源市“农超对接”和平价商店的建设,不仅取得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更履行供销社稳价惠民的社会责任。
一、加强合作,利用社会力量建设平价商店。按照“加强合作、引领带动、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思路,结合推动建设全市供销社农产品网络工程,在供销社自身缺乏资金资源的情况下,通过供销系统内外的联合合作,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和人才,积极引领和带动社会力量参与到农超对接和农产品平价商店建设中来。目前已在市区合作办起农产品自选商店1间,粮油配送中心1个,吸收纳入供销社农产品网络工程建设体系的社会加盟平价商店(超市)9间,以平价销售的农产品有粮油、肉、禽、蛋、鲜鱼、蔬菜、水果、副食品等九大类近百个品种,店内销售的商品价格均比农贸市场价格低15%以上,为商店周边的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实惠,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也得到省委常委、副省长肖志恒以及省、市其他有关领导的高度肯定。同时,平价商店还联结带动蔬菜、水果等专业合作社或生产基地20多个近1.5万亩,带动农户2000多户。
二、做好网点规划,着力扩大试点范围。河源市建设农产品平价商店起步较晚,市供销社首先引领和发动社会资源,在原有日用品超市和土特产商店的基础上,增加鲜活农产品经营,同时注重衔接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专业合作社,解决货源渠道,取得试点后再认真总结,逐步推广。按照省政府及十一个部门联合发文的要求,主要以市区、县城为重点,目前全市供销系统已经启动建设或建设完成“按照平价商店建设要求开展经营的商店”23家(包括加盟店),其中,市区10家,其中已经市物价局授牌为平价商店的有2家,正在审批的4家,准备申报的3家;另外,各县区正在积极试点,已有计划或改造开办的有:东源县4家;紫金县1家;龙川6家;和平县2家。同时,市供销社还要求各县区社在以县城为重点来开展试点建设的基础上,有条件的中心镇也可作为试点。
三、加大联合合作,着力构建“农超对接”网络体系。供销合作社最明显的市场特征就是联合和合作,最大的优势在于自下而上形成一条架构完善、网点众多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河源市供销社在自身力量有限,下属企业和网点资源缺乏,商品流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只能走“借外发展”、“筑巢引凤”的路子。
一是创新经营模式,构建“农超对接”流通网络体系。
河源市供销社以直属河供农产品有限公司为依托,联结和引进社会法人及资本,成立了“河源市新供销中嘉农产品有限公司”,承担建设平价商店和“农超对接”各个环节的衔接、组织、规划、运作,形成配送“5+1”模式,即:联结社会力量分别负责粮油、肉禽蛋、水产鱼类、蔬菜、水果为主,干货副食品为辅的六大类货源的组织、配送,并统一集中到公司所建设选定的平价商店、超市、农贸市场等供销社农产品网络工程网点内建立销售终端,各网络终端(超市、商店)实行“六个统一”模式,即:统一门面、统一标识、统一配送、统一销售、统一定价、统一结算的“分购联销”经营模式。通过配送“5+1”和销售“六统一”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平价商店建设中的货源渠道不稳定、农产品质量没保障、商品价格难控制的难题。
二是加强指导服务,尽快实现“农超对接”渠道畅通。
目前,全市供销系统领办和合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216家,是实现“农超对接”的重要基础,今年河源市供销社通过现有对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质量,强化合作社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带动作用,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自己的优质品牌,注册商标,加大标准化产品基地的建设力度,提升自主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目前河源市供销社已经建立有供货协议的规模超过500亩以上的蔬菜生产基地(合作社)有10多个,力争3年内形成连接300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或生产基地),带动千家万户农民进入市场,确保农产品产销渠道畅通,实现全市供销社农产品流通网络全覆盖,形成农产品经营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