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利娱乐场(中国)官方网站

农业生产资料

增值肥料成为产业发展新亮点

发布时间:2018-02-02 信息来源: 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办公室

  1月29日,记者从在京召开的化肥增值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017年年会上了解到,2017年,我国增值肥料产量超270万吨,推广面积达8000万亩,实现粮食增产40亿公斤,在多种新型肥料中产销量最高,已经成为了肥料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亮点。

  增值肥料是依托腐植酸、氨基酸、海藻提取物等技术,对尿素、磷铵、复混肥等大宗肥料改性增效而成的一种新型肥料。增值肥料符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我国肥料减施的要求,具备成本低、安全性高等特点,拥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今年初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中提出,2018年是农业质量年,肥料增值就是质量兴农的重要一环。”化肥增值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王道龙认为,在化肥特别是氮肥产能严重过剩的今天,增效技术能够在减少施用量的同时实现增产,促进化肥产业由量到质的转型升级。据联盟秘书长赵秉强介绍,新型肥料分为缓释肥料、稳定性肥料和增值肥料等多种类型,其中增值肥料采用植物源为增效载体,同时具备生物活性和肥料营养,不仅能够促进作物养分吸收、根系生长,还有利于改善土壤环境。“不论是在我们的示范推广试验中,还是在农民自己施用的过程中,与常规化肥相比,增值肥料能平均增产10%以上,真正实现减肥不减产。”他说。

  截至去年12月,全国增值肥料产能已达2000万吨,累计产量800万吨,由该联盟单位起草制定的《含腐植酸尿素》《含海藻酸尿素》等多项国家化工行业标准也正式实施,标志着增值肥料已经形成了新产业。“2017年增值磷铵的产业化实现了突破,产量从2016年的10万吨增长到近30万吨,锌腐酸尿素实现了连续生产10万吨的突破,可以说,增值肥料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赵秉强说,2017年,科研团队专用型增效载体的研究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尿素专用、磷铵专用、根系调控专用的增效载体和肌理研究逐渐从实验室走向了市场,越来越多地受到农民的信任和喜爱。

  谈到增值肥料今后的发展,与会专家认为,2018年,增值肥料要顺应社会环境的要求,在加强科技创新、丰富产品类型、打击假冒伪劣和拓展国际市场上下功夫。“增值肥料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新型肥料,科技上的创新和进步离不开政府支持、科研实验和企业的实践。发展增值技术是我国从肥料大国向肥料强国跨越的重要举措。”联盟荣誉理事长刘淑兰表示,今后,要结合产学研各界的力量,把增值肥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做好、做强。如何让广大农民真正喜欢用、用得好,也是每一个科研队伍和企业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2018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化肥减量的目标已经实现,但要把这个态势稳定下去,就要依靠产业新动能。”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所长金轲说,在增值肥料新产业的持续、良性发展中,企业除了要保证产品质量之外,还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政策优势,整合国际国内两种资源,降低成本、开拓市场,并争取成为增值肥料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者。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