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广东省供销合作社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动员部署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总结全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情况,对落实省委、省政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作全面动员部署。广东省副省长张新出席会议并作讲话。
会议指出,近年来,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努力打造为农服务生力军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农服务综合实力赶超进位,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中连续三年获得全国“一等奖”;为农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规模,城乡冷链建设补短板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省部共建大湾区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首期投产,放心农产品直供配送网络畅通粤东西北农产品上行渠道;联农带农惠农优势凸显,培育壮大省市县镇村五级联农带农组织体系,服务带动小农户420多万户,有效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会议强调,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广东省委连续多次召开会议部署高质量发展工作,释放出加快推进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找准融入广东高质量发展大局的切入点、着力点、突破点,切实增强全面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抢抓发展机遇,增强工作主动,抓住主责主业,突出重点任务,通过网络化发展、项目化实施、合作化联农、数字化赋能,加快建设和完善面向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公共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围绕保障粮食安全,构建粮食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加快出台《供销合作社粮食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发挥农资保供主渠道作用,开展“绿色农资”行动,加强仓容薄弱地区粮食仓储加工设施建设,启动粮食全程社会化服务示范区建设。围绕补齐现代乡村产业基础设施短板,推进供销冷链物流骨干网全面组网投产,建设公共型农产品冷链加工中心,搭建“省内城际+省外干线”的冷链运输网,服务“土特产”、海洋牧场、预制菜产业等高质量发展。围绕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放心农产品产销对接网络,加快建设服务湾区、辐射全国的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不断加强基层组织联农带农能力水平,在农业大镇示范建设一批供销农产品综合服务站,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围绕提升为农服务效能,优化供销合作社运行体制机制,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培优工程,全面建成广东数字供销云平台,在助农增产增收、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展现新作为、干出新气象。
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组织领导,继续把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纳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把供销合作社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考核评价体系。各级供销合作社要坚持“全省一盘棋”,发挥“双线运行”机制优势,加大系统内联合合作和系统外开放合作力度,凝心聚力落实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各项任务。
会上,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叶梅芬就全省供销合作社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作说明。韶关、汕尾、江门市及平远县政府作交流发言。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省供销合作社等部门相关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地级以上市政府、县(市、区)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市及县(市、区)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代表在各分会场参加会议。
韶关市人民政府 / 发言摘编 / 以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为抓手 全面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2020年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将韶关市列为全省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区域中心城市。目前,全市公共型冷链物流骨干网已初具规模,共落实冷链项目10个,已累计投入公共型冷链物流骨干网建设资金6.04亿元,建成后库容可达10万吨。2023年,韶关冷链物流骨干网预计服务农产品15万吨以上。 2021年以来,韶关市作为全省公共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改革试点市,率先建成了一批联农服务示范体系,打造了一批创新示范基地,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109万亩次。2022年以来在全省率先全域组建了143家强镇富村农业公司,实现99个涉农乡镇(街道)全覆盖,为“百千万工程”夯实发展基础。2023年,韶关市将依托完善的冷链物流设施,大力实施联农扩面五项工程,预计全年服务各类农业经营主体120家以上,对接服务农户8万户以上。 汕尾市人民政府 / 发言摘编 / 构建全产业链供销服务体系 多维度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汕尾市以构建全产业链供销服务体系为目标,全力推动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等9个重点项目建设,吸纳投资总额约13亿元,跑出供销改革“加速度”。 全力推进高标准供销智慧平台建设,全力打造汕尾直供配送平台枢纽,建设丝苗米产业园、丝苗米种植示范基地及市县镇村四级联动保障体系,稳住“粮食生产”产业链底端保安全。全面优化农业社会化体系服务,品牌化打造汕尾丝苗米产品,进一步做大做强“广东好米、汕尾丝苗”品牌;特色化打造冷链加工产业;标准化打造中央厨房团餐配送安全菜品,把好“粮食加工”产业链中端保安全。 强化数字赋能引领供销合作社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建设10万吨现代化高标准港口粮食物流中心,拓宽“产品销售”产业链末端保安全。 江门市人民政府 / 发言摘编 / 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立足粮食生产安全,全力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2022年江门供销合作社系统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近500万亩次,全托管复耕复种撂荒地8600多亩,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超91%,均走在全省前列。2023年开展农资农技服务面积100万亩,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扩大15%以上,确保粮食产量99万吨以上,保障大湾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立足乡村产业振兴,全力做好“土特产”文章。2022年,江门市入选国家级广东丝苗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新会陈皮居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榜首;下一步,江门将实施“供销+”公共品牌计划,推广“供销农服”“供销冷链”等服务品牌,赋能江门丝苗米、新会陈皮等特色农业,实现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总产值达680亿元。 立足城乡融合发展,全力建设县域流通服务网络,江门市入选2022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城市。目前江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总库容近15万吨,比2020年增长近5倍。2023年计划建成新会、鹤山和恩平县域冷链物流基地(集采集配中心),供销农产品直供配送销售额3亿元以上,服务农户超过6万户。 梅州市平远县人民政府 / 发言摘编 / 立足“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致力打造为农服务新高地 2021年以来,梅州平远县以公共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试点为契机,统筹各级财政资金2860万元,并积极整合各种资源,逐步实现全县12个乡镇和产业基础较好的村供销合作社全覆盖,加快形成以供销合作社为依托、社企农联合为基础的联农带农服务体系。以“服务组织+村集体+农户”模式,试行全镇、全村整体推进托管项目,2023年全县力争完成生产托管服务面积5万亩以上,逐步推广生产托管、仓储、烘干、土地流转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