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总额241.85亿元 销售总额132.69亿元 位于广东省革命老区的 梅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持续深化改革 全力服务老区人民 并于2021年创下历年来最好成绩
综合改革 成效凸显 1、供销合作社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 2021年新建村级供销合作社50个,升级打造具备3项以上功能的镇级供销合作社22个,改造薄弱基层社8家,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1个,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60家。 2、冷链物流建设加速推进 已落地6个冷链项目,项目总投资11亿元、总面积348.95亩、总存储吨位12万吨。 3、“生产、供销、信用”综合合作稳步推进 截至2021年底,通过银行向供销合作社系统推荐的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投放贷款6369.61万元,与农担公司向中小农户发放“粤供易贷”免抵押农业担保贷款1095万元;发挥“梅州数字供销”平台线上服务功能,建立数字农业应用场景23个,服务面积6万多亩。 4、放心农产品直供配送开局良好 截至目前,由省社、市社共同投资成立的直供配送市级子平台已投入运营。8个县级子平台中,丰顺子平台率先挂牌开业,目前已承接该县30家机关单位、学校、企业食堂的配送业务,服务人数约6000人。 5、保供应保稳定扎实有效 2021年销售帮扶农产品3709.88万元;开展“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21期,培训1050人;出台《梅州市供销合作社“春风行动2022”助农服务活动方案》,全力以赴抓好农资的储、运、销,坚决打赢春耕农资供应仗,保障春耕生产和服务活动顺利实施。截至4月中旬,梅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储备米面粮油5000多吨、肉禽水产品等300多吨、各类农资1万吨以上。 踔厉奋发 再创佳绩 为加快苏区振兴、共同富裕,2022年,梅州市供销合作社将着力打造若干可复制、可推广的“梅州供销”模式,以为农服务的新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加快建设冷链物流网络。加强与省社的沟通对接,积极打造全省冷链物流骨干网建设示范市。同时,结合全市“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引导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在重点镇和中心村,分区分片合理集中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 深化“生产、供销、信用”综合合作。通过组织化联农发展生产合作、网络化服务发展供销合作、链条化增信发展信用合作,数字化构建农业全产业链信息平台,推动供销合作社职能从单纯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转变。 推进供销农产品直供配送网络建设。加快推进梅江、五华、蕉岭的直供配送子平台建设。通过直供配送平台,联结家庭农场和农产品生产龙头企业等,规范农产品生产作业流程、生产技术和投入品,推动农业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培育“供销农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2022年,计划建成50个以上“供销农场”,服务带动对接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家,带动农户1万户以上。 加大农业社会化服务力度。推进省市县三级联合合作,提升供销合作社助农服务中心农资农技服务水平,拓展完善“耕、种、管、收”全过程,向县以下发展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统一配送,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扩大终端网络覆盖面。2022年,计划依托天禾农资建设县域农资农技服务企业2个、作物技术服务中心(庄稼医院)15个,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28万亩次以上。 实施联农扩面提升工程。2022年,计划新建村级供销合作社20家以上;计划分类实施改造提升基层社6家以上,升级打造具备3项以上功能的镇级供销合作社5个以上,创建省级以上标杆社2个以上;计划培育农民合作社40家以上、新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5个以上。 开展多样化城乡综合服务。加强与银行、保险、农担等机构合作,向入社社员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具有供销合作社特色的普惠金融服务。加强与邮政、快递、物流等主体合作,探索建设梅州供销公共快递物流综合服务网,发展县级快递分拣中心、乡镇快递服务分中心、村级电商快递服务站。 积极争取各项扶持政策和资金。争取相关县级财政部门将已决定分配给县供销合作社的1500万元涉农项目资金尽快落实到;指导广东天禾农资梅州配送有限公司申报市级项目(农业绿色发展项目),力争8个县级和市级项目纳入省级项目库。 完善“三会”制度建设。力争在今年上半年,推动剩余的5个县(市、区)级供销合作社全面完成“三会”制度建设任务。